最近茅台又有厂价上涨传闻,有朋友和我交流,说有200到400元的提价空间,并谈到其惊人的产销增长计划和巨大的批零价差,认为该股还有数倍上涨潜力,而此次提价传闻恰符合他们对批零差价可部分成为厂价上调空间的推论。就这个问题我是有疑虑的,他们的算法我也能理解,但那应在不愁卖以及可以在预期价格上卖掉的核心假设上进行的,而这两个前提逻辑现在是否还能成立我却有些怀疑。当然,考虑到我近两年对它跟踪的并不紧密,只能进行大致的推演,结论未必正确,但相信这样的思考过程还是会有一定的意义。
我承认,批零价差会反映供需情况,好的价差还可对渠道产生良性推动,帮助产品渗透进而加强消费扩大及需求培养,再反过来推动价差的坚挺,这是个正循环,很多企业亦是通过主动的价差管理实现渠道管理与扩张的。然而万事皆有度,过大的价差往往会导致疯狂的市场行为从而扭曲需求。并且,因巨大价差而欣喜于茅台供需缺口的同时,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在过去茅台产量更小的时期、在高端供需缺口更大以至于边缘品牌都连带受益的时期茅台都没有这样惊人的价差呢,就常识上,我更倾向于过去更长时间内形成的价差才是真实供需矛盾及价格体系的反应,而在没有长效因素出现的近1年多形成的体系更有可能是泡沫下的价格幻觉,是不能作为长期投资判断的基础。各种经济活动中,价格强化及单边趋势演绎后的加速往往是泡沫出现的征象,这与长期平静下的价格突起所代表的定价觉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对茅台的冷思考 20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