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试验,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或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
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是一组病人服用试验药物,一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但研究者和病人都不知道每个病人分在哪一组,也不知道何组接受了试验治疗,此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来自受试者与研究者的偏倚。
双盲试验,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或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
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是一组病人服用试验药物,一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但研究者和病人都不知道每个病人分在哪一组,也不知道何组接受了试验治疗,此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来自受试者与研究者的偏倚。
很多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二值逻辑。他们看任何问题,都是两分法,只有两种结果,非黑即白。一个物品要么有用,要么没用;一个命题要么真,要么伪;一个人物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
但是,逻辑学还存在另一种三值逻辑, 认为任何一个判断有三种可能,除了真伪,还有一种中间状态,即非真非伪。
如果你采用三值逻辑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二值逻辑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种结果,这必然导致”党同伐异”(结交同类,反对异类的意思)。但是,三值逻辑认为可能有第三种结果,对方算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坏人,可以中性对待。所以,三值逻辑就会导致一种比较温和包容的世界观。
一个哲学家说过,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西方哲学是二值逻辑,追求事物的真伪,一定要搞清楚真理和谬误; 中国哲学是三值逻辑,不追求真理和谬误,而提倡恪守中间道路,也就是中庸。
我现在的看法是,这可以区分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成熟深刻。有些年轻朋友就是二值逻辑的头脑,一看到不赞成、不理解、不喜欢的言论,就认定对方是错误的,完全否定,这其实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世界太复杂,很难用两分法来判断,三值逻辑会让你的心态好很多,而且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正确和错误之间,存在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任何一种言论都可能有正确的成分,要学会从中间地带去看待事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摒弃无用的部分。
三值逻辑的缺点是不利于追求真相,也没有明确的立场。顺便提一下,逻辑学还有多值逻辑(一个判断存在 n 种结果)和模糊逻辑(分不清结果)。如果是那样的世界观,就更无所谓对错了,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学着接受就可以了。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写过一本回忆录《人生舞台》。他在里面提到,成名后,他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完稿时的1990年是收入最高的一年。
很不幸,1992年他就去世了,享年72岁。据他的妻子说,那一年的收入比1990年还要高。也就是说,去世时,他达到了一生最高的年收入。我当时心想,这种收入模式真是太好了。老了以后,收入反而更多了,根本不用为养老发愁。
大多数人的收入模式恰恰相反:工作时达到收入的高峰,退休停止工作以后,收入就逐渐减少,人到老年,手头越来越紧。所以,大多数人为了养老,年轻时必须足够储蓄。要是年轻就背负了很多房贷和卡债,老了以后,往往会陷入困境。
为什么阿西莫夫老了还有大量收入,其他大多数人就没有呢?原因是普通人的收入,来自出卖自己的时间,老了不工作,自然就没收入了。但是,阿西莫夫的收入来自于他的书,这些著作一再重版,为他带来了一年比一年多的版税收入。再加上,他勤奋写作,每年都有新书问世,自然就收入高了。
这件事的启示就是,如果退休以后,还想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必须拥有资产。在阿西莫夫的例子里,就是他拥有版权,版权就是一种产生收入的资产。其他类型的资产包括房产、专利、股权等等。总之,年轻时就必须明确,你的工作目标不完全是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必须积累资产。
去寻求财富,而非金钱或地位。财富就是你拥有资产,而资产在你睡觉的时候都还在为你赚钱;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工具;身份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里所处的位置。
要明白一件事:一个人完全可以不靠坑蒙拐骗站着赚取财富。如果你在暗中鄙视财富,那么财富也会躲着你。
Continue reading 如何不靠运气致富致我们的投资人,
2000年6月,当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新世纪的开始和我们的新征程重叠在了一起。当时,我们对未来会走向何处充满了好奇。
到今天,网易的股价无论是提升倍数,或是年复合增长率,都有良好的表现。我们每季度为股东分红,也已经坚持了6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它代表了我们与投资人分享成长的意愿,也代表了网易仍像少年般蓬勃与充满活力。
少年,多昂扬、热情和好奇,而少繁复、城府和心计。在复杂世界,这种简单反而让人迷惑。所以常有人说,网易是一家让人“看不懂”的公司。其中的不解、误解,正好趁此机会说明。
1、有人说,看不懂网易的战略。
在我看来,“战略”是一个被玄学化的概念。谈起战略,很多人总是希望展现宏伟蓝图、精巧计算。但商业的魅力正在于,总有一些意外会让那些纸面上的精妙计算失灵。
对网易而言,我们的业务战略也并非源于什么宏大构想。在启动一个新业务之前,我们通常会自问:这个产品是否解决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我们是否热爱这个事业,并有足够能力做到更好?
在这里面,用户需要是根本,热爱是源头,能力是资本,很少有算计和城府的位置。我觉得,这是一种网易特有的哲学:像个傻瓜一样,为一件事坚持,为一个念头疯狂,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因此,当你用“用户”、“热爱”这些关键词去检索网易的过去时,再也不会说看不懂网易。风口会消失,风向会变化。只有人心不变,用户需求长存。
网易,相信人的力量。
2、 有人说,看不懂网易的速度。
对互联网而言,慢好像是原罪。但快餐吃太多,人很容易失去感知美好的能力。网易从来不怕慢,不急着融资,不赶着赚钱。相反,我们寻找更聪明的钱,挑选更挑剔的用户。早在2000年初,网易就确定了精品战略,这是我们在竞争、困境之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精品,意味着持久钻研、洞悉人心,意味着精雕细琢,这些都急不得。我们可以用近20年打磨一款游戏,也可以用数年之力做一款音乐App。背后定力不过是,用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做公司,从来不是百米跑,而是马拉松,起跑和一时的速度不代表赢面。既然求的是长远,那我们就要拿出对得起用户和时代的好东西。
网易,相信时间的力量。
3、 有人说,看不懂网易的边界。
网易经历过几次不小的周期性危机,我们活了下来。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聪明、更幸运吗?我想不是,是因为我们更尊重基本的常识:只有为用户和社会创造真正价值,一种商业才可以长久经营。
从邮箱、门户、互娱、公开课,到有道、音乐、电商……我们不定义自己,不束缚自己,无论边界,无论领域。只要足够相信可以改变点什麽,便愿意为之一搏。
这种不设限,有时会损失一些短期收益,有时会不被认可和理解,甚至会收获一些嘲笑和讥讽。但好在我们心大,脸皮厚,还算能坦然面对。
这份坦然,还来自于我们的一个执念:在赚钱之外,要持续地为世界带来一些美好的改变;在理想和现实冲突之时,要尽可能对理想多偏袒一点。因为,美好的到来,总是缓慢而悠长的。
网易,相信信念的力量。
未来的网易
在我看来,网易的发展始终是“阳谋”,用足够简单的逻辑和热爱,不断重複20多年。下一步,我想重要的是,要继续坚持,继续重复。我们会着力做好四件事:
1、 建立一个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组织,永远保持29岁。
自2018年底开始,我们做了一连串组织架构调整,更加聚焦和专注于一些赛道,这让我们在今天的全球性危机中不至于太被动。下一步,网易会将组织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最近,我们全面升级了企业文化,把我们重视的“热爱”、“和用户在一起”等企业精神写进价值观,并且会严格践行它。
在我29岁时,网易刚刚上市。那时我们有员工221人,现在已经超过了2万人。当组织以百倍规模扩张,网易员工的平均年龄一直保持在29岁以内。这种特殊的缘分,让我在审视“29岁”时,觉得它与网易无比贴切:不褪少年锐气,不沾老年暮气。已经不青涩了,却也没染上圆滑世故,足以担当重任。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会要求所有管理者,快速、大量地去挖掘各种年轻人才,让那些聪明的年轻人、热爱的年轻人、无畏的年轻人,更快获得培养,更快成长成就。这个任务很重要,不可回避。
Continue reading 网易2020股东信1、 为什么用户不讨厌谷歌的广告?
2、 为什么广告主更愿意在谷歌投放广告?
首先来看一个公式:
CPM = coverage * depth * CTR * CPC * 1000
公式的最左边是CPM,意思是每千次展示所产生的收入,CPM越高,意味着谷歌赚的钱就越多。
Coverage指的是“广告覆盖率”。广告覆盖率 = 出现广告的搜索页面 / 所有搜索页面。用过谷歌的都知道,大部分搜索页面是没有广告的。如果你搜索了1000次,只有500次搜索结果上有显示广告,那coverage就是50%。
Depth指的是“平均每页广告数”。即谷歌页面最顶端、最有价值的广告位,如果这个数字是3,那一个页面上出现的广告条数就是3条。
CTR指的是“广告点击率”。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同一条广告,我展示了100次,有3次点击,点击率就是3%。
CPC指的是“每次点击产生的费用”。
Continue reading 谷歌的广告业务是如何赚钱的?借着湖畔大学的面试题,看看企业家精神
1.手机市场
2012、2013年左右,小米手机是市场热捧的;然而过去1-2年后,华为、OPPO和Vivo崛起,占据了手机销售市场的前三。
2.手机应用分发市场
2010年左右,91手机、豌豆荚在安卓应用分发市场份额领先;然而最终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和终端手机商的应用市场占据了应用分发市场的榜首。
3.微信的崛起
飞信、米聊、Talkbox是以前流行的聊天应用;然而微信打败了对手赢得了移动通讯市场的竞争。 Continue reading 我所经历的市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