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03】再谈汾酒 2008.10.24

过去曾写过一个汾酒的帖子,目前看来是比较失败的。虽然翌年首季数据给了我们及时回避的机会,但亦不能因此否认当初认识上的错误,为此我也比较遗憾,并更加谨慎地观察和等待汾酒。

前几天公布的三季报让我感觉比较好,认为是一个契机,便推荐给许多朋友买入。也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见,认为三季度业绩是促销压货而来,类似于去年末季,容易对下一季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的看法是:不可能。首先从现金流上我们可以看出,去年是赊销而今年是现款。其次,去年单季毛利相对下降而今年是大幅上升。我们知道一般企业促销是有5到8个点的折让的,没有毛利越促越高的道理。而且就算是促销压货造成的增长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毕竟在今年体制变化和上半年销售萎缩以及价格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经销商敢于现款接货的行为本身也说明渠道的理顺和市场的认可。并且良性的促销本来就是企业主动出击的表现,这有利于产销关系的平衡、渠道资源的占据和经销伙伴重视等多个方面,毕竟任何商家对压住了资金和仓库的产品都会额外重视,所以我向来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企业的促销“拳”的,当然,这里是不包含“赊销和记库”这两种恶性促销的,因为它不但不能吸纳外部资源还会导致自身资源的浪费和外流,是企业虚弱的无奈之举。像汾酒去年末季就属于这样的恶搞,并以此导致了上半年市场的崩溃。还有,很多人把销售当作是一种稳定平衡的东西,认为这个季度多了下个季度就会少,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做过快速消费品的人都应该知道,增长本身会带来增长,因为增长意味着新的市场、新的合作关系、新的渠道方式和新的销售信心,并且产品本身的铺开是最好的营销宣传方式,它能够带来新增的消费体验和重复购买,这也是我过去为什么总是在消费品公司突破性增长后追高买入、在其停止增长时卖出的原因。
另外,关于管理的问题。无可争辩的是,市场对汾酒公司的管理评分是相当低的,对此我并不否认,其实我们稍加注意便可得知,在整个中国的白酒行业,除五粮液、泸洲老窖外大部分白酒企业的管理素质都非常之低(其中包括茅台),毕竟大家都是落后偏远地区、都是国有机制和传统经营模式,谁并不比谁好到哪里去,但为什么汾酒在这个问题上就特别突出呢?原因在于汾酒的工商联合经营的方式较其他方法更混乱和难以掌握与梳理,这有历史原因造成的路径依赖,也有公司在落后情况下的缺乏自信有关,不敢高举高打、宁缺毋滥,从而不断地降低经销伙伴的选择标准。其实像价格混乱、渠道混乱等问题并不是完全靠企业能解决的,如果经销商缺乏铺货能力和客情关系、供需不能衔接,厂家的治理只会起到丢失市场的效果。所以汾酒过去的问题是台没搭好戏就没法唱,里面更多的是决心和利益问题。今年的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方面,思路非常到位,也很正气,虽然付出了半年销售下滑的局面,但这是值得的,从三季度销售情况来看,我认为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企业敢放客户肯接这本身就表示对改革效果的肯定与自信,而且这样的调整只用了半年时间更说明汾酒的生命力。毕竟它拥有全行业最优异的自然禀赋:完美的出酒率、行业最高的投入产出比、灵活的生产能力和通行的香型口味还有众酒之祖的历史文化,在目前的经济波动中其他企业面临原有路径瓶颈、渠道和消费在经济起落中必然也会孕育新的机遇,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因此,虽然熊市尚未结束但我依然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毕竟,目前的价格在未来3年可能只有5到8倍的PE,我相信是极度安全的。
下面我把汾酒最新的数据分析贴出来,由于是电脑录入的,资产表中的个别项没有数据源,我的表格自动类比引用了过往数据,所以有些地方需要忽略来看。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再谈汾酒 2008.10.24

【茅台03】对茅台的冷思考 2011.12.25

最近茅台又有厂价上涨传闻,有朋友和我交流,说有200到400元的提价空间,并谈到其惊人的产销增长计划和巨大的批零价差,认为该股还有数倍上涨潜力,而此次提价传闻恰符合他们对批零差价可部分成为厂价上调空间的推论。就这个问题我是有疑虑的,他们的算法我也能理解,但那应在不愁卖以及可以在预期价格上卖掉的核心假设上进行的,而这两个前提逻辑现在是否还能成立我却有些怀疑。当然,考虑到我近两年对它跟踪的并不紧密,只能进行大致的推演,结论未必正确,但相信这样的思考过程还是会有一定的意义。

我承认,批零价差会反映供需情况,好的价差还可对渠道产生良性推动,帮助产品渗透进而加强消费扩大及需求培养,再反过来推动价差的坚挺,这是个正循环,很多企业亦是通过主动的价差管理实现渠道管理与扩张的。然而万事皆有度,过大的价差往往会导致疯狂的市场行为从而扭曲需求。并且,因巨大价差而欣喜于茅台供需缺口的同时,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在过去茅台产量更小的时期、在高端供需缺口更大以至于边缘品牌都连带受益的时期茅台都没有这样惊人的价差呢,就常识上,我更倾向于过去更长时间内形成的价差才是真实供需矛盾及价格体系的反应,而在没有长效因素出现的近1年多形成的体系更有可能是泡沫下的价格幻觉,是不能作为长期投资判断的基础。各种经济活动中,价格强化及单边趋势演绎后的加速往往是泡沫出现的征象,这与长期平静下的价格突起所代表的定价觉醒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对茅台的冷思考 2011.12.25

【茅台03】谈谈白酒业 2010.12.04

很多朋友喜欢问我对某些白酒公司的看法,其实对其中大部分企业的观点在过去两个汾酒贴的回复里都陆续有提过,所以就不想重复做答了,这里就只谈谈行业的特点吧。

1、 行业属性。行业有共性与个性的区分,我过去提过,共性行业应选行业最低成本和较高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个性行业可以接受非龙头和低管理,但必须对其赢利能力和回报前景以及占属市场的发展有较高的要求。双方各有优劣。一般来说,共性行业的防御低进攻性强,比较适合优势企业迅速发展,个性行业防御高进攻性弱,但不容易快速扩大。所幸的是,白酒业兼具了共性与个性的双重特点。品牌及产品内涵上具备独特的个性,但从生产与流通的角度上又具备比其他消费品更强的共性,比较容易大规模生产和远途奔袭,相对与其他食品领域,白酒单位价值高的特点更适合长途运输,瓶装材料较塑料和纸质包装损耗更少且适合大规模仓储,无保质期的约束适合多环节和大面积的市场渗透、更方便厂家对渠道的管理、减少营销或生产失误对市场的冲击和后遗症发生,相对高的销期货期比重以及更大的渠道空间更使困扰普通消费品近地周转高率导致的产地渠道壁垒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消费品是明处竞争激烈暗处步步为营导致的毛利不高费用高、攻城难守城更难的话,白酒正好全部反了过来。这种在消费者识别上的个性与生产营销上的共性结合起来,就成就了白酒业完美的商业属性。

2、 行业体量与集中度。在行业选择中,我最重视的就是体量大小与集中度高低了。这意味着潜在发展空间和安全边际。体量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而食品饮料业最大分支就是白酒,数千亿的收入规模足以支撑巨型公司的形成。低集中度则令行业内的优势企业不容易受景气和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的影响。对行业影响的任何因素都有可能演变为优势企业的利好,因为坏的因素总是最早作用于弱势企业,使之进一步丧失与优势企业的抗衡能力。就像白酒业最严峻期间从800万吨缩减到300万吨过程中恰恰是主要企业大发展并奠定地位的时期,当然,上面数据也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变化造成的失真,像最近几年的高增长实际上是统计内企业的增长而非白酒实际消费量的变化一样,但不管如何,白酒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超过2%的占有率决定了这个行业拥有任何消费品业都不具备的历史性机遇,而这是属于所有已上市白酒企业的共同机遇,在这样的集中度面前,白酒业还远没有到达面对面拼刺刀的阶段。那什么时候需要警惕呢,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看省份产量排行,在山东与河南这样不拥有主流品牌的省份产量退出前三名之前都无需多虑。当然,还需特别提出的是,行业特点并不代表所有子类。比如高端酒这块的集中度倒可能是快销品中最高的,体量规模也相对较小,或许不久就会进入到拼刺刀阶段,因为这个子类整体只有5万吨的需求,而茅台一家的远景规划就高达4万吨乃至以上,这也是我之前从茅台转换到汾酒上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市场分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南方也拥有远高于北方市场的集中度,当然,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南方市场的回报和可操作性暂时也高过北方不少,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这个白酒最大消费区域和最低集中度的市场才是中国白酒的未来,这期间一定会诞生出远超过茅台市值数倍的公司,当然,它一定是在更大容量和更低集中度的中档酒类产生,寻找出它是谁才是我们未来白酒投资的关键。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谈谈白酒业 20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