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模型选股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作为一个人独自工作的散户,关注面窄、精力不足是个始终难以解决的短板,许多股票都是已成为大牛之后才进入视野、而如果早下手研究的话还是能够感受其中的大部分逻辑的。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曾经做过一个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在经过近6年的实践与检验后,我觉得在非周期票与成长类票上还是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大致的正确,因此我打算把其扩展成一个批处理模型,通过对全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处理,自动挑选出高评级股票进行研究,这样可以保证精力的聚焦和关注的及时性。
当然,要做批处理模型,就必须把之前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特点手工选择基准值的问题解决,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我们也不可能用一套标准去衡量全部公司,像之前的模板针对食品饮料企业就进行了4种分类,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对企业先有大概的定性认识后才能进行模板选择和数据研究,这也是我们做批处理程序时候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决定简化模板,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在财务数据上关联性特点,编写出自识别语句,通过财务上各种指标的钩稽关系及组合特点分成最易识别的9大类,由电脑自己识别并选择模板,批处理程序终于诞生。
在这个贴内,我计划当所有公司的季度报表公布完毕后,把批处理选择出来的结果公布出来,以对该方法下的选择进行个跟踪与检验,需要声明的是,我们剔除了金融股的数据导入,批处理程序会自动跳过所有金融公司报表,并且,该模型对强周期股票基本不适用,所以对周期性票得出的结果亦要忽视。同时,由于市场对信息的提前反应,一切针对公开资料的研究一定会有相对的滞后效应,所以它只能提供给我们那些会在现有强势数据下延展并深化的逻辑,帮助把握能够持续强化预期的企业。还有,大势的温度亦决定其实战效果,一般来说,牛市中后期,市场对信息提前表现程度比较高,熊末牛初的评级往往最有效也最贴近实战,而牛末熊初的评级则效果稍差,当然,这些都是从短中期的角度来看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该评级是以季度收盘价作为衡量标准的,这个价格与信息披露后的价格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别,价格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评级产生。所以要想做到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它都只能作为一个助手来参考。不过就我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很多超级大牛都能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发出强烈的评级信号,像茅台、苏宁、云白药、獐子岛、盐湖钾肥、中恒集团、古井、金种子、汾酒、阿胶、张裕乃至长春高新、莱宝高科等等都是如此,并且更可贵的是,一些阶段性市场认同的如伊利青啤同仁堂等,该系统亦始终维持了比较低的评级,也就是说高灵敏度不是靠低门槛获得的,并且我还增加了数据异常平衡系统,争取做到杂音过滤,事实上,对这个市场上80%以上的票,该系统始终都是给予回避评级的,这就真正有效地帮我们缩小了关注范围以实现精力聚焦,当然,凡事都是利弊结合的,毕竟市场机会是呈现复杂性的特征,任何模型都一定会有错判和漏判,我个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只关注符合自己逻辑理念的机会,古人说写好文章必须要学会割爱,投资应该也是如此。
再有,由于从方便计算的角度出发,很多财务指标我没有完全遵循标准格式,可能与正常算法会有出入,加上本人在投资、财务和软件应用与编写上都是自学的非专业人员,错误和幼稚之处难免,还请大家不要过于苛刻要求。
另外,批处理后,我计划综合全部股票评分与其市值占样本比重得出大盘评分系统,尝试着去对大盘进行衡量,当然这个样本里不包含金融及2年内有亏损和数据不满3年的股票,不能算是完全复制的大盘。
最后需要感谢的是MF两位网友,他们帮助我解决了电脑和软件应用上面的困难,其中一位已来到这里,是winland01兄,他是我接触的人中最聪明的一位,也是国内该领域里的顶尖高手,是某部权威软件应用书籍的作者。下面的帖子,将会由我和他以及另一个数人共用的帐号03shujubiao共同进行,我就只贴季度筛选目录,单个表格视他们各自的时间空闲决定,具体更新时间将在5月、9月和11月初,年报不进行选择,这主要是考虑到时间上与1季报接近,并且从市场预期的角度上来说,年报是对过去的验证而非培养,我们都知道,市场过去的理由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未来预期的形成,而其他3个季度的报表才是预期培养进行时,也就是我们这个模型关注的重点。再就是由于本论坛宽度不够,个股数据最多贴4年左右,这也算是个不小的遗憾,因为针对不同股票历史评级后的表现可以看出该模型是否适用于它。还要声明的是,这只是个验证与记录贴,都是电脑的自动评级,请不要轻易受到影响充当了试验小白鼠,并且我也不会在这里进行文字回复,失礼之处还望理解。另外,我是个喜欢给自己留余地的人,所以我不保证能一直或及时更新,毕竟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恐怕会造成额外的负担,其他两个朋友的ID应该也是如此吧。好了,数据说话,在此预告一下,也算是对之前长时间工作的庆祝吧,希望这份努力会有效果。
注:该系统评级依次分为完美、强买、买入、良、中性和回避,只要最新的季度敏感性建议出现买入以上评级则进入选股池。但就我之前的运用来看,买入评级里制造业或周期性票占比明显增多的时候,往往是市场进入行情后期,当非周期票和成长票的比重较大的时候则一般是行情初期,当然这个观察时间还不长,不过对选出股的结构进行观察也是件比较有意思的事。另外由于数据源来自一些财经网站,而非WIND等专业的数据库,个别票上曾经出现过原始数据失真的现象,还好不太普遍,但具体到投资的时候还需要对照清楚才是。
再注:两个评级中,一般以上面的评级为准,敏感性指标设置的比较激进,如果大势处于低风险区时,可以多参考敏感性建议,否则多参考上一行的评级及建议,当然两个指标连续同向显示最好。另外,虽然指标是以季度为单位变动,但投资判断上还是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度,一般来说连续高评级出现后,如果是因为价格上涨导致的估值评分下降而影响的评级轻度调整的话,可以再耐心一点。出现高评级是纳入自选的条件,表示值得跟踪,因为曾出现过高评级表明企业各综合指标跨过了投资门槛,之后的下降如果不是除估值外的其他情况恶化导致的都可以继续跟踪。其实06年之前的好股经常是连续多个季度同样的评级,之后由于行情变动太快才影响到季度评级也经常波动,所以在看的时候还是要仔细全面一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