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似乎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Appstore里时间管理工具层出不穷,知乎多看豆瓣简书上时间管理文章占据热门,微博百度网盘里时间管理文档下载量居高不下。时间管理如同创业一样,人人都在谈论人人都渴望拥有,却鲜有人成功时间过。
传统时间管理理论将需要执行的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实践中这种理论有两个问题:
1)何谓紧急?何谓重要?
2)知道 了紧急和重要,好像有些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紧急和重要的标准。苍白空洞的术语无法准确度量事情的轻重缓急,所以我们需要更具实践性的标准。紧急,不妨以外界时间限制为标志。限定了即将到来的准确时间的任务为紧急,否则为不紧急。类似地,与前途和钱途有关的为重要,其余的不重要。
但是好像这样分了,时间管理还是有些乱。策划一个重要不紧急的方案,几个小时没有头绪,于是中断处理杂务,处理完成后没时间做方案了;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临近截止日期开始做,发现事前要有预约,等等。应对此类情况需要重新思考任务本身。一件事情,一个任务,除了紧急和重要两个属性外,还应有常规性/创造性、外部协作沟通、子任务等属性。创造性任务(设计、策划、开发等)需要一大段精力高效的集中时间来完成,而常规性任务、外部协作沟通以及前置的子任务等可分散到零碎时间处理。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事情:首先,挑选所有重要且创造性任务,按紧急程度安排大段集中时间处理。然后,其余的常规性任务、事先的外部沟通和子任务可选择一段低效零散的时间完成。
其余的时间管理体会有:
1)了解并尊重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高效和低谷时间段,需不需要午睡,习惯早起早睡还是晚睡晚起,适应用手机APP管理日程还是用纸质笔记本,自己的健康程度如何等。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法都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了解并尊重自己的天性和习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
2)涉及外部交流和协作一定要提前确定好,确保信息对称。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涉及外部?如果这件事情不需要外人参与,所有事情都是你说了算。比如阅读一本书,只要书在你手上,这件事情就全部由你说了算。而去银行办理信用卡,就涉及到银行了,你需要提前致电客服了解银行上下班时间以及信用卡办理条件等。
3)分解任务,分而治之。任务逐步分解,既训练思维也锻炼项目管理技能。
4)执行过程中保持专注和精力的高度集中。不要碰手机、社交网络等干扰性的东西。
5)日程安排一定会被打断。如果日程可能被打断,那它一定会被打断。所以不要把时间安排得太满,预留一段空余时间处理插入进来的事情。
6)时间管理本身也是一项日程,需要不断练习。高效地时间管理和执行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看了一篇文章后立即脱胎换骨。它是一项实践性技能,日常实践练习的权重最大。时间管理本质是对人自身和事物属性的理解,每天花10-15分钟练习和改进,慢慢地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节奏,体会到高效和充实的满足感。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