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03】鄂武商

今天得空便聊下我新开仓的鄂武商好了。之前我简单介绍过部分思路,也遇到一些反对意见,比如电商对零售的颠覆、行业供应加剧、新经济机会性选择成本、还有估值意义等方面的分歧,下面我分段论述下自己的想法,由于是第一次进入这个领域,有的看法会比较肤浅,就当抛砖引玉吧。

1、  我们谈电商要颠覆零售旧模式时,首先你得判断这个新模式目前是否真具有颠覆力量,如果已走向传统,连自己都要费力去寻找生存和经营控制点的时候,你再指望它来颠覆别人其实是比较难的,这种情况下更应该的是补充融合而非替代与颠覆。那如何判断颠覆性呢,我觉得主要看其对旧模式的杀伤速度以及其自身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比方说汽车业在颠覆马车业的过程中,汽车业是有过全行业奇迹的,在马车业消亡之前汽车业内的大部分参与者都能迅速崛起,即便是经营不当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在旧模式被终结前都可以有个较轻松的发展期,爆发迅速、个体奇迹不断、以不可阻挡之力快速终结旧模式的我们才能说它是具有颠覆力量的新模式,这些我们在手机颠覆呼机的时候也都经历过,那也是众多小手机企业最滋润的时期。而目前,在电商已发展十年的情况下,9成卖家仍不能形成经营利润、生态链各环节不能与平台同步前进,你指望它再有颠覆性力量实在很难具有说服力。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鄂武商

【茅台03】白酒逻辑变化 2012.10.08

熟悉我的网友应该知道我在去年底就放弃了白酒转投医药,主要是我感觉白酒的主导逻辑在发生改变,从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成长速度和确定性都会有下降风险,个体发展逻辑还应会存在,毕竟这是个性行业,集中度也不很高,经营得当的企业总可以找到生存空间的,所以这里我只对整体进行阐述。

先看高端酒,我注意到很多人都是从内在要素的角度去总结并以此证明继续超长期持有的合理,比如品牌、定价权、壁垒、轻资产等等,其实这些只是助推器和安全垫,并不是高回报的全部主因,如果仅从这些方面着眼容易固执、会忽略大环境及时机,就像茅台,大家现在所赞美的一切特质过去都一直存在,但如果你是在20年前去投资它,前10年想必会比较郁闷,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给予它特质发挥的环境,我经常和朋友打趣说别捧着金饭碗讨饭,就是怕他们过于注重内在要素而忽略所需要的激发环境,当然,这指的是过分决定论而非否认它们在长期投资中的关键作用。

其实高端酒要素的激活应是加入世贸后开始,之前消费者对品牌及价格并没有现在这样的接受度,而世贸后经济提升引致的政商活动增加才使其需求加速,而供给由于工艺因素等不能及时同步,导致缺口加大引致价量齐升,这个期间投资者不太需要选股,找到高档酒占主要比重的公司即可收获高额回报,是属于整体型机遇,具体是老窖、水井或是茅台在04到07年间差别都不是很大,关键是紧抓高档酒思路。但到08年初的时候,高档阵营分化,水井销售呈现疲态,这个时候就需要警觉,如果还要把高档行情吃完的话就需要以选股为重,只能挑茅台这样的王者。我过去常和朋友讲一个非周期行业投资理论,就是投资好股关注差股,当一个行业里最差的那个都很好时(不是泡末效应尾声那种突然的好),就说明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以乐观迟钝点,但当它们难过时,则有可能要进入平稳增长期,因为需求方有挑剔和选择的余地了。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白酒逻辑变化 2012.10.08

长期资金决定股票估值的核心力量

没有长期逻辑会导致一个严重的事情,就是长线资金的退出。为什么长线资金才是决定一家公司估值的核心力量?

有一个投资理念叫“持有一支股票的估值容忍度,高于买入该股所需的估值容忍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买入股票需要安全边际,假如一只股票你觉得它的合理估值中枢是十元,那么你至少要等跌到八元以下才能买,因为此时才有安全边际。

相应的,你如果已经持有一支合理估值中枢是十元的股票,如果是中线逻辑,你通常要到12、13元才会卖出,可如果是长线逻辑,你通常要15甚至20元大幅高估才会卖出,因为一支长线逻辑的公司,它的业绩增长会消化其过高的估值。

所以像爱尔、恒瑞这样的长线股可以长期保持在100%以上的估值溢价,因为长线资金对于高估值有相当的容忍度,只要股价不是高到很离谱的地步,这些长线资金就会始终在其中,股价呈现慢牛上涨,涨三步退一步再涨三步的走势,甚至越涨,长线资金占比越高,股价就越稳。

那么相反,如果一个股票长线资金跑光了,只剩下做超跌反弹的中线资金的话,一旦涨到了略高估甚至合理估值的程度,这些中线资金就会兑现。这种走势还会引发一些专门做均值回归的波段投资者,导致就算业绩还在增长,就算估值很便宜了,股价仍然长期在箱体中震荡一样。

11月证券分析

自选股清单

本月新增自选股五粮液、苏泊尔、老板电器、网易有道

绿叶制药、拼多多、哔哩哔哩是长期赔率非常高的股票。

中国平安、招行银行、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恒瑞制药、美团点评、五粮液、苏泊尔是长期确定性非常高的股票。

微创医疗、东阳光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李宁、小米、宁波银行、平安银行、陌陌、网易、好未来、新东方、老板电器、网易有道是长期赔率与确定性未知,短期交易的股票。

绿叶制药

绿叶制药通过PAI,还需等待20年1月份的正式GMP文件。

拼多多

本周暴跌22%后,可以先买入部分,拼多多的管理层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在拼多多上可以继续短期和中期的投机交易。

哔哩哔哩

短期爆发性可能弱一些,但是值得长期持有,赔率应该有2-3倍。

枫叶教育与中国太保

择机清仓,可接受少量损失。

【茅台03】投机之辩

文章的题目叫辩,为什么要辩,自然是想粉饰下其原本不好的形象,通过这种方式给大脑吹吹新风,表明对片面、拘泥的价值投资和计算的拒绝。
  
   投机是什么?有人说是脱离价值进行的价格思考,是搏傻。我觉得不对,那是自杀,没有讨论的意义。真正的投机应该是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搏得不是傻子的钱,而是投资者的钱、貌似聪明的钱。是通过充分的价值理解后,将其在不同人群或环境下进行切换来获益。它认识到价值有主观倾向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它可以在其中扮演资本商人和权益贩子的角色,做能够理解价值与交易之道的中间商。它知道价值不是个稳定具体的东西,也不存在用什么方法推算的公允值,它明白价值会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出迥异的差别和波动,因为资本以及资本后面的人是丰富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预期,在各种市场环境下也会有着不同的预期因子和贴现率,而这些在乘数和复利计算的基础下就会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理性且信息充分对称的人之间也可以产生交易并实现双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需求特点和满足感。
  
   拿简单点的房产市场来讲,有人觉得月租2000元的房子在38万以下可以投资,也有人认为在47万以下也是可以考虑的价格。其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整体进行收益盘算,后者仅以按揭部分进行衡量,而首付现金的成本处理就成为了其中的分歧所在。至于我来说,由于机会选择的存在,
  
  使得这个房产要低于30万方能吸引我进行该领域的投资,这就是个性化和主观概念下的价值感,还有其他像楼层位置等问题的考虑上就更体现出各人的偏好和迥异的心理定价了。回到股市就更复杂了,其中涉及繁杂的定性、定量因素。理性并以价值为念的投资者同样会有着千差万别的定价。越跌越买的叫投资,越涨越买的其实也是投资,为什么?因为过程中有些环境在变化,相应
的价值体会也自然在进行调整嘛。这样,在各个层面都会有着投资者理性并中肯的价值体会,他们扮演着供应者和需求者的角色。而投机者要做的就是用价值的理念武装自己,理解并体会出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下的投资者对价值的感受程度和界定范围,像商人对待商品一样,拥有价值但不消费价值,以技巧、方法和灵活的思路在供应者和需求者中间周旋。
  
   当然,这里的投机是相对的,或有调侃之义,但商人般的思考惯是值得倡导的,要在价值和市场中、理想与现实里、抽象及具象间寻求平衡,以免脱离市场和被边缘。要知道过分拘泥于计算很可能会导致更无效益的投资,因为把资源配置在现金资产上是不产生任何回报的。高估就卖低估才买的做法会导致过早出局或无货可买,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估值只是一个非常主观而且极其宽泛的区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握这个区间、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同,寻找那些符合你财富观和价值理念的定性定量研究,不拘泥于估值与计算,认识到全垒打的产生根源是理念和对未来的感悟,计算式的价值投资决不该成为重点,否则,我宁愿做一名投机者。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投机之辩

【茅台03】反身性原理的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着不断融资需求、无止境扩张欲望的企业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抵触,认为这种形式的企业成长和投资者利益增长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严重对立的。大家都希望找到像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靠自身充足的净现金流入来实现内生性成长的企业,找到最大限度使用留存资本并创造出更大市场价值的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的同时再分享市场对该企业估值模式上移所带来的双重惊喜!的确,这是丰厚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确定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在市场的某个阶段、在一些周期开始的时候,那些有着不断融资需求、无止境扩张、为投资者所反感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带着反身性特点的股票会产生出比那些优质公司更疯狂的资本利润,这是在一种极大的金融幻觉下诞生出来的、永动机般的利润。

   它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是:一般企业的股价上涨必然受限于盈利的增长和基于盈利上的估值模式变动这两个变量的相乘,股价上涨的速度一旦高于盈利成长的速度则必然带来估值模式的上移,而估值模式的上移必然相应地降低该股的投资吸引力,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该类型企业股价的上涨是能够在人们相对理解的范围之内的;而反身性股票则不然,除了上述的两个基本变量外还
增加了一个变量,就是它的自身。也就是说这种股票价格表面上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和相应的估值模式,实际上却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价格,因为其运行价格会直接影响基本面、同时基本面再反过来影响价格,这是一种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反身循环,它的价格上涨带有很强的自我支持和自我实现功能,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型股票越上涨估值模式反而会越低,股票卖的越贵而大家看上去却越觉得便宜,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有悖常识的金融幻觉。当然,一旦价格的上涨无法维持预期、基本环境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大众一旦清醒过来,这样的循环必然也会彻底地反转过来,会比当初上涨时更快地跌落回来,毕竟幻觉一定是会破灭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参与,因为其在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效益亦会是贵州茅台等股票所远不能比拟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身的清醒。

   而什么样的股票会是带有反身性特点的呢?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企业中的资本需求型企业,主要是指盈利能力能轻易复制,生产以及销售规模可以迅速同步扩大,同时不会明显降低资本报酬率的企业。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商业类企业也有此特性。

   让我们以例为证:假设A银行正处于行业景气之初,该银行地位明显、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随着社会对贷款的强烈需求,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快速扩张需求,该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以市价增发新股,假定每次增发新股数量与老股相同,具体如下:

   总股本(亿) 每股权益 权益报酬率 每股收益 市盈率 股票价格 融资后较融资前股价上涨幅度
未融资时 1 10.00 20% 2.00 20 40.00
第一次融资后 2 25.00 20% 5.00 20 100.00 250.00%
第二次融资后 4 62.50 20% 12.50 20 250.00 625.00%
第三次融资后 8 156.25 20% 31.25 20 625.00 1562.50%
第四次融资后 16 390.63 20% 78.13 20 1562.50 3906.25%


   我们可以看到,不需要企业做任何的经营改善和留存运用,仅仅依靠4次增发,原股东和参加增发的股东就可以实现近40倍不等的回报,同时在结合成长性和市净率、市盈率等衡量指标来看股价比未涨之前还更有吸引力、好象还更便宜了些,而且理论上这个财富制造游戏还可以越来越快的继续下去,价格不断地上涨、基本面因价格上涨而相应改善并刺激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再推
高股价,如此循环无限!而其中只是需要以市价进行的溢价发行和之后的权益报酬率不降低,对于前者我们需要一点预期以启动其自身创造自身的循环,而后者前面已经给出了,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并不少,在行业景气之时像金融、连锁商业类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一夜之间扩大其生产和销售能力(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通过收购与兼并达到该效果),而且大多数还因为规模的扩大、费用的相对摊薄而出现权益报酬率上升的可能。也就是说这样的股价上涨神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一定会到来,届时它们将会战胜一切成为市场中的王者。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反身性原理的实际应用

【茅台03】关于估值的有趣想象

最近想到一个小比方很能说明估值方面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分辨周期、非周期公司以及不同稳定度下的公司价值选择,这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比方说有两个投资方案:A方案是你投入100元钱,每年有一半的机会你会挣100元,还有一半的可能你要赔进去30元,这是轮流出现的各50%可能;而B方案就是你投入100元,你每年一定能挣20元钱。那么这两种方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有的人会回答A,有的人会回答B,而我要说的是,这两个回答都不正确!
  让我们分析一下两个方案在不同投资期限下的年复利回报,由于B是确定的20%,那么A呢?
  一、 单年期,A=(100*50%—30*50%)/100=35%
  二、 多年期下的偶数年,由于A方案是一年大赚一年小赔,第2年一定是140元,以后类推计算出的复利是:A=18. 32159566198%
  三、 多年期下的奇数年且开始就赚,这种情况下A的第一年回报是100%,然后一直下滑,到29年时回报将低于20%
  四、 多年期下的奇数年且开始就赔,则A的收益率从第一年的负30%开始一路上升,但最大不会超过18%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下的A、B选择是不一定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稳定比高利润更重要,如果在足够长的时间段里来看,稳定的盈利能力则比一切都重要!另外,波动性项目的投资回报也不是客观孤立的,还要与投资期限、投资时点紧密结合起来。周期性及不稳定性公司分析难度比较大,市赢率只能用来衡量稳定型公司,对周期型的要把它分解成PB/ROE来分别观察,ROE要分解为一般ROE、超额ROE和低谷ROE,三个要综合地看,然后再从资产价格上下手,还有时点选择很关键,不能太早,最好与复苏同步,这样对周期性公司的投资才有可能做好,当然还要看选择标尺是什么,如果是茅台、白药这样的,我想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周期性公司的长期回报能超过它们!:)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关于估值的有趣想象

【茅台03】自信的估值体系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兼再论江淮汽车

 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资源的配置与财富分配,而估值体系就是资源配置的导向标准,它决定资本以多大规模和兴趣向不同产业和企业进行转移和支持,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侧重,它们间也有着不同的前景和竞争力,因此,估值体系的全球视野不仅是向国际看齐,还应有相应的比较和区别,对那些利基不完全重叠的产业,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保持相对的一致,但对那些动态的、优劣转换的产业,我们则应扬长避短、你消我涨。这种精神不仅针对于国别之间,国内的不同企业,如果有利基重叠和消涨关系的,那也不能采用同一估值,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定性重于定量的观念。打个直观的比方,像98年的双汇和春都,如果前者当时给50倍是合理的话,后者就连5倍都不值。因此,在估值的全球视野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模仿还应有思考,如果是因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和无可阻挡成长速度在国外资本市场倍受追捧的话,我们国内的相关企业是否应该反向打折?而对那些在国外不具备比较优势、却向我国迅速转移的产业,我们是否应该和老外的抛售持相反立场进而大胆高估呢?毕竟,企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简单地对他国市场的估值进行跟随和模仿的逻辑并不成立。

让我们以汽车业为例,国际估值大致是美国最低、欧洲其次、日韩为高,而国内估值则参照低标准的美国,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缺失信心的表示,认识不到中国汽车业的前景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趋势。我之前一直对朋友说,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制造中心,它们中的优势企业可享有30倍的估值比。有人认为是痴语,会列举我们与日韩的差距,但我认为,技术、品牌、行销等一切差距都只是细节,是最容易通过时间来弥补的,哪怕它们看上去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距离;而资源、市场、国民特质以及国际政经形势才是更长远发挥效力的因素,日本是一个缺乏资源和市场的国家,过去欧美汽车业的转移并不能成为日本已经克服上述缺陷的佐证。因为,美欧有它们的立命之本,其资本市场与产业也进行着相应的结构调整,在美国发展科技信息文化等高价值产业的时候,你很难指望它们的汽车业能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充沛的资本支持,也很难指望它们这个阶段的民众文化中会产生出符合制造业所要求的纪律、等级、服从、坚忍、热忱、敬业、奉献等制造业国民性格要素;而欧洲更是如此,香水、时装、酿酒等非精密的制造或许会更适合他们。日本则不同,天生的制造业国民特性,良好的银团财阀的资本支持,美国羽翼下的政经关系和贸易条件都促成了其产业崛起。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将会使日本现有的制造优势消弥无形,高房价、高储蓄、低保障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充沛的产业投资资本和制造业劳工,大市场、宽资源的相对优势更使其难以企及,轻卡领域的锋芒已初步印证了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所以,在全球资本市场给予汽车业低估值的今天,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否能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将是决定我们的产业能否顺畅发展的关键。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汽车业低估值不光由于国际市场,更是从它的行业特性来讲,这是个比较难回报股东的产业,相对于食品饮料、医药、零售等行业来说,目前给予的估值并不太低。怎么讲呢,从整个行业来说,这个看法有道理,我也非常认同,但投资不能有偏见,对特别好的企业我们也需要具有个体估值的自信心。像电脑业、航空业,都是公认的毁损价值的行业,但其中仍旧出现了戴尔、西南航空这样的超级牛股。所以说,认清行业特性,把握企业个性才是中肯之道。像江淮,就是个比较大的特例,这不是简单地基于它的历史盈利或成长,而是由于其无以伦比的团队管理和制造文化,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它整个上下游链,我们可以发现其苦心孤诣打造出的超乎寻常的整体竞争力,这是一种渗透了各个环节、甚至所有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内功型竞争能力,是已深入骨髓的制造文化,因此也具备了相应的稳定性、延续性和难以复制性。而我们当前的资本市场最稀缺的是什么呢?其实不仅是品牌、行业等外化壁垒特征,而是由内致外的管理内功和上下一心的文化动力以及像股东一样思考和行动的管理团队,这样的企业无论在哪,都会成为其行业中的戴尔。

  —————–
  另:
   过去给自己定过个规矩,就是熊市谈价值、牛市讲技术,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中过多的思考为什么和该怎样等类的问题或许会令人错失不少机会,而对一只表现不是太强的股票反复讨论可能也有些不合时宜,未必受人欢迎。但由于其他耀眼之物已为人所知,值得做的东西未必也同样值得说,而江淮,我之前开了个头,有些朋友在跟随,就觉得还有补充的必要,顺便提提我对全球估值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启发!:)
工具箱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自信的估值体系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兼再论江淮汽车

【茅台03】未萌之机——本人的图表技术体会

来闽发已快半年,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感谢闽发给我们提供了这个交流场所。大家知道我之前主要是谈基本面,较少论及技术,有些价值派的朋友在得知我非常崇尚技术分析后感到很不屑,认为有悖投资之道,其实我倒不这么认为。虽然在巴非特眼里,图表分析和看后视镜开车一样都是无稽之谈,但对于中小资金来说,市场的力量还是可以利用的。并且,如果基本分析是从投资层面来进行判断和展望的话,技术分析就是在它基础上进行的交易层面的测试与确定。后者不但可以辅助前者,还可以提供原有投资机遇外的交易机会。因为图表是资金运行后留下的印迹,而这种印迹背后的逻辑往往是渐进和可延续的,这就使技术分析成为可能。像很多不接受图表的人一样,我也曾经在大量的失败后产生过技术无用的看法,因为技术上的失效与变形实在太多,规整的形态也容易产生操作上的遗憾,因为技术确认需要一定的基础,进出两头的双向判断就容易导致部分时机的错失,掐头去尾就已近半,大行情往往变成了小机遇,如果再碰多几次误判,亏损则成为必然。

   为此,我一直在想,怎样才可以见未萌而审坤一之机?技术的经典定式是怎样形成和演绎的?失效与变形的表象下又会传递着怎样的信息?我们是否在不断的概括再概括的技术进步上远离了本源而导致了技术理解的偏离与迟钝?因此,我要倒推回去,把图表还原到最简单的K线及构成K线的每一笔的成交上。我们知道任何趋势和形态的构成都是由许多具体的改变所汇集而成的,它
们是一笔笔的买卖及其力度与意志的连续。然而,大部分的成交和K线都是中性的,没有解读的意义,只有决定方向和酝酿变化的部分才值得重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概念来筛选,过滤掉无用的噪音,它就是“新”字,新方向、新价格、新幅度、新速率、新节奏、新成交量等等一切的新,这和新高新低的新是一样,只是我把它缩减到最小的维度上来对比,以此感受市场的延续与变化之机。当“新”字发生时,我会高度敏感和关注,因为这意味着有些东西不同于之前,它们正在发生改变,我会非常重视这根带“新”的K线所产生的高点和低点,因为这代表该重要时间单位内的两个极点,是强弱酝酿过程中多空力量的极限所在,也是验明其后变化的延续性所在,若能够立即按相关逻辑演绎并对该极点进行突破,则突破点即为入场或出场信号,而另一个极点就自动成为纠正位,作为错误的补救。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简化,认识到一切技术图形的构成都是由K线演绎而来的,而我们的关键在于剔除杂音、找到资金态度转化和强弱酝酿过程中的那根核心K线,它将是一条全息线,蕴涵着决定未来图形的某些重要信息和逻辑值,通过对它的理解和逻辑阐述,我们就可以最早的发现机遇,并将错误限定在一个单位内。并且,随着不同时间单位的切换,它适用于各种短中长的操作,分、日、周、月、季、年都可用来设定,不同周期还可以依序
影响和支持,有助于确定次级周期的环境,从而综合决策。

再说变形与失效。前者的处理就是不要去猜,这也是技术分析的精髓,虽然在具体的位置上要保持不同的敏感度,但还是不要有任何观点,一切等市场告诉你之后再做决定,然后再用上面的方法来处理。像水一样,流到哪就是哪,做个简单且机械的执行者,这样也比较容易梳理内心的争斗。至于失效,它并不会说明技术的无用,而是个强烈的技术信号,它表示有巨大的外力在抵消原有的形态力量,它催促你立即作出决定,无论盘面看上去有多么平静我们都不能麻木,因为巨变即将开始。

   以上是我对图表分析的一点基本体会,需要指出的是,“新”并不等同于“变”或“异”,虽然它是由后面所引发的,但却比后两者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和固化,这是从操作的角度上要求技术分析的运用者,勿意、勿必,要见微知著,但亦不可被未遂之异所牵扯,落入变化的陷阱。所以,“新”字不但意味着变化和不同,更意味着明朗和更始,是市场微小但却明确的声音。另外,虽然我们强调简化,要求以基本的图表单位为中心,但并不是要弱化大图形来解读,只是想放大和重视基本单位所包含的信息,大图表的逻辑延革和强弱区位对“新”字的选择和理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个相对的概念,小环境的“新”放到大环境中去理解才能体会其中真正的含义。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未萌之机——本人的图表技术体会

【茅台03】季度数据贴

用数据模型选股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作为一个人独自工作的散户,关注面窄、精力不足是个始终难以解决的短板,许多股票都是已成为大牛之后才进入视野、而如果早下手研究的话还是能够感受其中的大部分逻辑的。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曾经做过一个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在经过近6年的实践与检验后,我觉得在非周期票与成长类票上还是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大致的正确,因此我打算把其扩展成一个批处理模型,通过对全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处理,自动挑选出高评级股票进行研究,这样可以保证精力的聚焦和关注的及时性。

当然,要做批处理模型,就必须把之前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特点手工选择基准值的问题解决,但由于企业特点不同我们也不可能用一套标准去衡量全部公司,像之前的模板针对食品饮料企业就进行了4种分类,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对企业先有大概的定性认识后才能进行模板选择和数据研究,这也是我们做批处理程序时候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决定简化模板,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在财务数据上关联性特点,编写出自识别语句,通过财务上各种指标的钩稽关系及组合特点分成最易识别的9大类,由电脑自己识别并选择模板,批处理程序终于诞生。

Continue reading 【茅台03】季度数据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