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运营感(续)

前一篇产品的运营感里提到的使用分解任务体系来提升运营感,实践中分解任务体系只是局部的小方法小手段。对于一款完整的产品,如何全局地提升运营感?

这个问题分解后成为两个子问题:

1)一款产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升运营感?

2)哪些具体的手段可以提升运营感? Continue reading 产品的运营感(续)

开眼产品分析

开眼是豌豆荚出品的一款精品短视频日报应用,开眼提供的是优质精良的浏览体验和丰富多样高清精美的视频内容,两者共同构成了开眼的核心竞争力。

开眼的产品形态:短视频、日报。3-5min的短视频,迎合了都市人碎片化的时间需求;日报,一天5-10个视频,阅读流形式浏览每天和以往的精品视频。主要功能:高清播放、离线缓存、视频分享与收藏、视频投稿。视频投稿可能预示着产品形态上的变化,而Feed阅读流的形态也为这种变化预留了一定的扩展性。 Continue reading 开眼产品分析

用券和邀请

消费互联网产品注重新用户转化和用户自增长,而新用户转化最直接的手段是新人红包,用户自增长的常见手法是分享邀请。本文以Airbnb、Uber、考拉海购、小红书、e袋洗、饿了么为案例,分析新人红包、分享邀请两种方式的不同实现。

Airbnb

新人红包:没有新人红包,未受邀注册无奖励,受邀注册后领邀请的奖励

分享邀请:受邀人旅行后双方获利,弹性金额,可累计一次性使用

Uber

默认没有新人红包,只有受邀注册后才有邀请的新人优惠。

分享邀请:受邀人乘车后,双方获利,固定金额,不可累计使用,一次乘车只能用一张优惠。

考拉海购

新人红包:118元新人红包,拆分为五张券,有效期一周,前一批新人券未使用过期后可再领一批新人券。

分享邀请:邀请人分享即可领取5元现金券,新人好友输入邀请码再领10元,好友首次下单确认收货后再领15元,受邀人领299元红包。 Continue reading 用券和邀请

内容的组织

众多互联网内容均由基本单元衍生而来。歌曲、电影、电子书、商品等基本单元产生了虾米网易云音乐、猫眼、多看、淘宝京东等产品。任何时候,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基本单元。

内容的组织面向的是全部路径的全体用户。互联网的用户路径有: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分享、推送、直接登录等。搜索引擎一般到特定落地页,社交网络分享与推送直接到达具体详情页面,这两类页面虽然内容简单,但对于进一步吸引和转化用户至关重要,且新老用户都有可能通过这类页面使用产品。直接登录产品的有新用户,也有老用户,首页和频道内容的组织和发现需要同时满足新老用户的需求。 Continue reading 内容的组织

排行榜

人是群体性动物,喜欢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一大群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想尝试下。排行榜是人多聚集效应而产生的,不需要思考直接简单有效地列举出排名,比起“热门”更量化,更直观。对于运营者而言,排行榜有效地满足了大众用户对于热门的追求。然而缺点也由此而来。排行榜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长尾个性化的追求,而且榜单通常动态变化周期比较长,经常访问的老用户无法感知到内容的变化。

所以排行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满足大众追求热门的手段。缺点是变动周期长,无法满足个性需求。

实际产品设计中榜单作为重要的产品形态考虑,但不是最重要和唯一的形态。榜单的类别要丰富,除了总排行外建立飙升榜、分类排行等,满足个性细分和老用户的需求。

社会化电商怎么做?

国内电商市场经历了淘宝天猫京东后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现在不少创业公司,包括自己所在的公司都将视角转向了海淘电商和社会化电商。海淘,是对商品供应、物流配送客户服务和售后等环节的重塑,其后端业务调整的重要性大于产品的规划与设计。而社会化电商,坦白来讲至今没有一个非常成功顺畅的案例可以参考,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都处在探索中。

社会化电商,首先是电商,传统电商的搜索、类目是基础。这个基础是被无数电商平台验证过的,同时也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形象。不要因为做社会化电商而抹杀传统电商的一切,社会化电商是在传统电商基础上衍生的附加价值。

基于工作实践与自身思考,个人将社会化电商归结为三个关键点:人、场景、调性。 Continue reading 社会化电商怎么做?

产品经理懂点儿技术

从事产品工作以来,对于产品经理是否要懂技术这个话题,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必须懂点儿啊。

想象下产品经理完全不懂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应该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囿于他人的实现无法突破现状。产品经理经常观摩把玩竞品,发现竞品哪点实现得好,则复制再应用到自家产品上。商业产品环境中,这种现象再普遍不过了。但简单复制竞品会严重限制产品的创新性和实现的优雅性。

第二种情况是,产品方案天马行空。天马行空本非完全的坏事,具体到执行层面需要详细而谦逊地与技术人员沟通,虽然沟通成本会因此成倍增加。

产品或保守或激进,沟通成本增加是产品完全不懂技术的主要弊端。

产品和技术应是双剑合璧的组合。产品可以为技术找到最闪耀的发光点,技术可以为产品实现最优雅的互动。

微信的面对面建群、长按识别二维码问世时,优雅畅快的实现方式确实惊艳了我,不禁内心暗道,要是我肯定想不到这种实现,妈的用着太爽了!

不谙技术,不了解其中远离会大大限制产品经理的发挥空间,很难创造出微信里那惊艳四方的方案。

若要补齐短板除了产品自学技术原理、保持对产品实现的敏感外,技术与产品的琴瑟和谐也是非常棒的。产品将希望达成的目的和技术沟通,技术耐心地与产品一同想办法,碰撞出优雅的实现。问题是实际产品环境中这种和谐可望而不可得。

反正我没得到过。

产品的运营感

产品的关键任务:定流程、搭架子。

定流程:定产品研发流程,定用户任务流程。搭架子:搭建产品团队架子,搭建用户高效完成任务的产品形态。

两者中面向最终用户的流程和架子是这里主要探讨的。

产品经理完成用户路径分析和产品形态搭建后想想,用户为什么要用?需要有什么要的机制让用户一直用得嗨?

运营的任务是盘活人和事。产品各个模块和内容需要盘活,各个阶段的用户需要盘活,外部渠道需要盘活,整个产品这盘棋都需要运营盘活。总结起来,运营就是找到用户的G点,并持续刺激它。

运营所寻求的G点不就是产品所需要的。产品需要有运营盘活一盘棋的思想。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仍然是分解产品任务体系。

分解产品元素,哪些路径的点击可以再减少些,哪些任务的文案可以更有吸引力些,哪些任务的冷启动不好,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站在运营角度去思考,提升产品的运营感。

定流程、搭架子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如何搭好架子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工作。观人性识人心,努力打造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口碑传播。

所有道理都是知易行难。

如何全面考虑交互事件

撰写PRD的要求之一是全面细致,细到开发人员阅读后不必再找产品经理确认沟通。现实商业环境中,许多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产品研发甚少或者直接没有产品文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1)产品、设计、测试、开发团队太默契了,已经到了相互间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心意的地步;2)产品经理没时间写或者偷懒,而研发团队和上级也不重视基础文档,只要能交付产品就行。情况一将产品的顺利交付寄托于团队的心意相通,这往往是镜中月水中花;而情况二则以时间为廉价生产资源,以可能的线上风险为代价。创业公司讲究快速,不拘泥形式无可厚非,无成型文档的情况下产品进程掌握于稳定的团队成员手中必不可少。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全面考虑交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