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易云音乐想到的

网易云音乐是四个最高频使用的APP之一,其余三个是雪球、微信、微博。

网易云音乐的亮点

  1. 歌单。歌单的产品形态奠定了网易云音乐爆棚口碑的基础。如果没有歌单,网易云音乐就失去了用户和运营发挥的空间,很可能与其他音乐软件无异。歌单并非网易云音乐首创,但却是网易玩得最溜。歌单融入了情感趣味和场景,创造话题和感情的迸发点。用户创建歌单时,自然地为歌曲做了一次属性标签,为歌曲推荐积累了数据。用户听歌单歌曲时,因为相同的口味,用户群之间又有了交流的空间。

2.评论,网易云音乐的最大亮点。评论内容丰富氛围,用户之间的互动评论也非常多。评论内容有写自己故事的、有评论歌单封面、歌单、歌曲封面、歌曲翻译、译者名称、用户ID的,各种内容都可以吐槽议论,所有自定义内容均为潜在的评论话题触发点。用户进入云音乐后播放歌单或点开歌曲浏览评论,趣味的评论内容会让用户自然地触发评论的意愿,让用户不停地浏览评论。置顶的热门评论更容易引发用户间的互动交流,评论的氛围起到了内容引导和规范评论的作用,网络恶语和戾气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非常少见。评论改变了听歌是一个人静默行为的设定,听歌演变成了寻找共同兴趣窥探他人故事的社交行为,群体行为规模化后放大评论的效果,对社区外产生溢出影响力。驱动这一现象的是本身非常精彩的内容,以及网易一贯的调性,从网易新闻就沿袭下来的贱贱的风格。 Continue reading 从网易云音乐想到的

电商的趋势

现在如果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要做电商,突破口在哪里?

要么电商转为基础设施。依赖社区服务工具等打先锋,电商垫后稳固堡垒,为前线提供后勤。这是在商品和供应链无差异化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做电商可行的路径。

尤其是中小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的商品厂家品牌没有话语权,对实体经营不了解,纯电商无论平台、自营或导购都难以独木成林。因为对于用户而言,无论平台、自营或导购,商品都是无差异的,企业能做的就是互联网产品的差异,而线上产品的差异构不成用户买单的理由。

要么电商找到新生意模式。企业必须在商品品类、商品品牌、商品供应链等环节拥有差异化优势。铁血军事网专为军事爱好者提供军式用品占据了一个利基市场,商品品类占据了有别与其他企业的优势。唯品会在2012-2013年的商品来自于双十一商家的尾货,供应链层面区别于其他商家,由此用户获得的利益非常大,唯品会的股价也在这两年暴涨。商品品牌和商品供应链的综合差异化例子是网易严选和网易考拉,严选创造性地选择ODM模式,联合著名品牌的工厂为国内顾客生产平价商品,同时借此开创了网易的严选自主品牌。网易考拉直接与海外品牌商签订协议采购海外商品进入保税区,供应链上比代购和一般贸易更有效率。 Continue reading 电商的趋势

产品减法

复盘2015年的工作经历,当时所在公司的背景是美妆社区转型美妆电商,主打日韩进口美妆产品。然而历时一年多的转型最终失败了,原因有很多,我总结自己负责的产品方面的得失。

 

一、产品复杂。设计一版的时候,电商首页模块有轮播焦点图、子频道入口、活动Banner入口和长串的单品。灵活度和扩展性做的很棒,支持几乎可以说是任意的扩展和配置。后续版本还逐渐加入了轮播焦点图区分新老用户可见、单品自动抓取、活动Banner支持商品首页展示等功能。商品详情页面里塞入了采购地、发货时间、预计到货时间、到货流程、商品热度标签、店主、店主标签、商品推荐等等功能。满减满赠等营销功能,商品在社区内的手动插入以及内容商品的自动关联都逐步做上去了。美妆品类扩张到食品品类,新增类目导航以及商品分类等。

 

二、产品前置。2015年的海淘跨境电商已是红海,市场内多种业务方向并存,但是没有哪条路线是确定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上是最优的。落实到当时公司的情况上,C2C、B2B2C、B2C都先后尝试了,业务线的产品也跟着业务部门方向调整。C2C、B2B2C阶段,做面向商家的入驻、商品录入、订单处理、商家结算、商家激励等功能,B2C阶段,推倒前面的工作引入外部系统供应商做了商品和订单流程。

 

三、运营工作围绕着几方面进行:商家、商品、活动、用户。C2C阶段招聘人员负责商家入驻和招商活动,业务转为B2C阶段后员工转岗或离职。商品主打日韩美妆产品,商品来自自营+第三方商家。活动每个月举行一次大促,促销方式是满减、抽奖等。新用户推出专享优惠,吸引社区用户转为电商用户。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怎么做?做减法 Continue reading 产品减法

产品的运营感(续)

前一篇产品的运营感里提到的使用分解任务体系来提升运营感,实践中分解任务体系只是局部的小方法小手段。对于一款完整的产品,如何全局地提升运营感?

这个问题分解后成为两个子问题:

1)一款产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升运营感?

2)哪些具体的手段可以提升运营感? Continue reading 产品的运营感(续)

开眼产品分析

开眼是豌豆荚出品的一款精品短视频日报应用,开眼提供的是优质精良的浏览体验和丰富多样高清精美的视频内容,两者共同构成了开眼的核心竞争力。

开眼的产品形态:短视频、日报。3-5min的短视频,迎合了都市人碎片化的时间需求;日报,一天5-10个视频,阅读流形式浏览每天和以往的精品视频。主要功能:高清播放、离线缓存、视频分享与收藏、视频投稿。视频投稿可能预示着产品形态上的变化,而Feed阅读流的形态也为这种变化预留了一定的扩展性。 Continue reading 开眼产品分析

用券和邀请

消费互联网产品注重新用户转化和用户自增长,而新用户转化最直接的手段是新人红包,用户自增长的常见手法是分享邀请。本文以Airbnb、Uber、考拉海购、小红书、e袋洗、饿了么为案例,分析新人红包、分享邀请两种方式的不同实现。

Airbnb

新人红包:没有新人红包,未受邀注册无奖励,受邀注册后领邀请的奖励

分享邀请:受邀人旅行后双方获利,弹性金额,可累计一次性使用

Uber

默认没有新人红包,只有受邀注册后才有邀请的新人优惠。

分享邀请:受邀人乘车后,双方获利,固定金额,不可累计使用,一次乘车只能用一张优惠。

考拉海购

新人红包:118元新人红包,拆分为五张券,有效期一周,前一批新人券未使用过期后可再领一批新人券。

分享邀请:邀请人分享即可领取5元现金券,新人好友输入邀请码再领10元,好友首次下单确认收货后再领15元,受邀人领299元红包。 Continue reading 用券和邀请